·[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专稿]采风系列《自驾中国行》·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火!北京风痕“10+30=1800”网媒小炒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坚持文化遗产保护,以数字之力赓续城市历史文脉

时间:2025-09-24 13:05:33  来源:西安网  作者:

作为世界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市深入践行“两个结合”,坚定不移推进文化兴市战略,坚持守正创新,勇担文化使命,一体推进文物保护、文化繁荣、文明传承,让城市更好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加快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明的古都,正凭借数字技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搭建起文明互鉴的崭新桥梁。

周长13.74公里的西安城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之一,也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西安城墙建立了集文物保护、文旅运营、应急管理、防汛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测绘扫描等先进技术,通过关键技术突破和重要数据的融合共享,为城墙保护竖起了“数智盾牌”。近日,《西安城墙数字方舱管理平台项目》顺利通过整体验收,以“科技+文化”深度融合为核心,通过前沿数字化技术实现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城墙的全要素、高精度数字化重建与智能化管理,为这座始建于隋、扩建于明的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注入了数字时代的鲜活生命力。

在临潼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由陕文投集团携手宏达电(HTC)联合打造的《帝国密码——秦始皇陵》全真XR体验空间近日投入试运营,《帝国密码——秦始皇陵》项目用科技的温度链接历史的厚度,借助5K超高清视界、空间追踪和精妙的手势交互技术,观众仿佛化身考古探险家,亲历两千多年前秦朝王宫磅礴之景——亲手推开地宫大门,直面凛凛雄风的兵马俑军阵,在大量学术研究成果的支撑下,这场以“历史复原、电影叙事、科技呈现”为特色的焕新文旅体验,通过XR、数字空间再造、人工智能等全球前沿的技术重现恢宏的秦地宫,揭开它尘封几千年的面纱,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新时代背景下,虚拟现实技术作为连接传统与未来的纽带,正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文化消费升级开辟全新路径。

西安拥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6个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5处,登记在册不可移动文物点3246处。从“城墙根”到“云端”,从“地下”到“线上”,西安正用数字技术为千年文明插上翅膀,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及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等机构在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等领域构建起强大的技术支撑体系,在文化遗产数字化采集与保存领域,西安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实践不仅为文物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更创建了文物的“数字孪生体”,为文化遗产的永久保存和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沉浸式体验领域,西安发展XR产业,打造了一批标杆性项目,《帝国密码——秦始皇陵》、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的“AI大唐”等数字体验让大家近距离触摸历史。在文物修复领域,最前沿的科技力量已深度融入西安考古勘探、文物修复、活化展示的全链条。

在文化IP数字化开发领域,西安不断创新内容形态,有效推动了传统文化IP的现代转化与传播。在国际文化交流领域,西安积极推动文物“走出”国门。通过数字化展陈方式,西安文物先后亮相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通过沉浸式技术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魅力,成为文化外交的亮丽名片。如今,西安积极参与文化遗产数字化国际规则建设,正在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中国方案”和“西安经验”,积极承担以数字技术弘扬中华文明、促进文明对话的时代使命。

最新信息

  本网讯 行走于乌鲁木齐最繁华地段[详细]

推荐信息

  本网讯 行走于乌鲁木齐最繁华地段[详细]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