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共青团郑州市委联合印发了《郑州市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规划建设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系统性提出郑州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的行动路径与实施标准。
《导则》聚焦18~35岁青年群体,以中心城区为主要实施范围,紧扣青年“就业、居住、休闲”三大核心需求,提出“以产聚青、服务稳青、以城引青”三大策略,重点打造“有发展的兴业之城”“有归属的安居之城”“有活力的青春之城”。
在就业创业方面,推动创业苗圃、孵化空间、产业园区三类空间建设,优化就业服务设施,营造共享交流的公共空间,增强青年就业吸引力。
《导则》要求,大力实施青年创新创业行动,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自2022年以来,实施“郑聚英才计划”“百万大学生留郑计划”等行动,累计吸引来郑留郑青年超过85万人,同时构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支持体系,在高校、社区等打造300个“乐业小站”,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
在住房保障方面,构建“人才驿站—青年宿舍—人才公寓”阶梯式住房供给体系,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降低青年居住成本,提升社区生活品质。
近年来,郑州市深入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截至2025年4月,已投入运营人才驿站41家,约5920个床位;综合运用收购、新建、转化等多种方式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着力缓解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压力,配租约6.5万套人才公寓,人才公寓投运规模在全国位于前列。
在休闲文化方面,推动商业消费空间、文化体验空间、生态休闲空间三类“第三空间”建设,植入多元业态,打造强社交属性的活力场所,塑造时尚潮流的城市风貌。
《导则》指出要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融入青春元素,全市已形成33个青年发展型示范社区(单位、空间),包括公园道社区、蝶湖社区、姚砦社区等青年发展型示范社区,磨街文创园、郑州记忆·油化厂创意园、金岱智慧产业园等青年发展型示范空间。 |